低保官网首页
《花儿与少年7》第五期,张晚意是导游圣体,第七季都是体面人... 万千读者力荐新奇之作《娱乐之至尊天王》,主角手段了得,值得收藏!... 马云一预言或要成真?“尽快买房”还是“再等一等”... 重庆注册公司流程及所需资料... 不写名人不行吗?_一面_文章_方面...
新闻动态>>你的位置:低保官网首页 > 新闻动态 > 不写名人不行吗?_一面_文章_方面

不写名人不行吗?_一面_文章_方面

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2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31

很多写作者都在写名人,不是写苏东坡就是写鲁迅,不是写韩愈就是写欧阳修,有的还写近代的所谓大师们。当读书人读书的时候,满眼都是这样的名人事迹,就会认为文章有同质化的现象,进而产生审美疲劳。那么,不写名人不行吗?

相对于那些创新乏力的作者来说,当然不行。他们没有什么创新能力,只能吃名人的饭,就是写名人的事迹,写名人的情感,写名人的花边新闻,以此赚一些稿费。倘若让他们写一写自己的思想,写一写自己的感悟,就真的乏善可陈了。他们就是寄居在名人身上的写作者,不写名人,简直会要了他们的命。在他们看来,名人的事迹应该普及,关于名人的文化更应该普及,而他们做了名人文化普及的先锋或助力者。名人的世界应该大书特书,让名人的光辉泽被后世,也让一代一代的人学习名人的精神。可是他们的境界过于狭窄,并没有看到这样的名人是被主流意识形态改造了的名人,是被权力系统修改了的名人,而不是名人本身。写名人的时候,他们会把名人弄成神来写,似乎名人没有任何缺点,即便名人被贬了,也仍然心理强大,人生快意,不会在乎宦海沉浮。倘若始终从拥护名人的角度来入手,那么他们笔下的名人就是真的,会成为没有任何缺点的神,而不是活生生的人。他们会为尊者讳,避免写名人的缺点和毛病,避免写名人的各种龌龊事,而只是凸显名人光辉的一面。似乎名人光辉的一面可以影响后人,给后人带来正能量。但这种片面化的写法却遗毒甚广,很容易把名人弄成牌位,而不是还原名人本身。

展开剩余73%

长期以来,人类似乎有着英雄崇拜情节,不但要崇拜那些民族英雄,而且会崇拜那些名人。英雄会成为名人,但名人并不一定是英雄。一些文化名人会写诗作文,流传千古。这样的名人为数不少,但需要伯乐发现,倘若没有伯乐,那么这样的名人就很容易淹没在历史烟云之中。写名人的人似乎就是伯乐,但他们只看中了名人身上的光辉亮丽一面,写完之后还觉得受到了名人的同化,自己也变得光辉起来。就像某位大学女教授讲《论语》一样,顺便讲孔子,却最终被北大的学生轰下了讲台,因为她讲的都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讲法,虽然宣传了他认为的正能量,但把《论语》和孔子讲歪了。很多后代写名人的作者都有这方面的缺陷,很容易把名人写得神乎其神,写成某种佛教或道教思想的秉承者,写成人格强大的标志,却偏偏忽略了名人的人性,忽略了名人全面的刻画。写苏轼的就注重他的诗词,尤其注重他被贬之后的诗词,注重他的心态,却不会写他是个官迷,不会写他整天想着回到朝廷做官,也不会写他在官场搞的各种银子运作,各种勾连。写鲁迅的大多不写他的第一任夫人朱安,不写他的睚眦必报,而是写他的温情,写他的笔锋战斗。写韩愈的大多写他的被贬,不写他为人写墓志铭的谀墓之词。写欧阳修的只写他的经历,写他的背景,写他提拔苏轼的过程,却不写他做主考官的小心思,不写他在朝中的各种人际关系运作。

后代人写苏轼的居多,不但写他的故事,而且写他的情感,写他的人格,却大多只是片面之词,拾人牙慧的为数不少。写民国一些大师的作品也着实不少,无论是陈寅恪还是辜鸿铭,无论是冯友兰还是熊十力,都有人在写,有人在挖掘,但资料掌握的并不全面,或者说作者有意忽略了他们的毛病,只是写他们的贡献,甚至由贡献倒推,推导出他们光辉的人格,其实和他们本人完全不符。但有些作者偏偏喜欢这样推导,喜欢写名人,要吃名人饭,借用现代的一句流行语叫做,蹭名人的流量。有人专门写伟人,写了很多作品,都是写光辉亮丽的一面,当然容易发表。即便这样的文章同质化现象严重,也仍然可以分批发出来。由此来看,写名人的文章,大多如此。报刊发行商方面受到了网络信息的冲击,每况愈下,但并不会消亡,因为有很多党政机关在征订,而且每年征订报刊的费用是一定的。有了这样大的征订量,报刊就要推出一些写名人的文章,而这样的文章一定要符合主流意识形态,要表现名人光辉亮丽的一面,至于有污点的名人就不细说了,甚至没人喜欢写。

写名人的作者要收集很多名人的资料,但在网络时代,很多名人的资料已经被篡改,而他们看到的都是名人光辉亮丽的一面,即便到图书馆去查资料,查到的也大多是这方面的内容,写来写去,无外乎拾人牙慧,没有任何创新的意义,但报刊还是要发表的。写名人的意义似乎在于借古讽今,在于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,但写名人的人并没有考虑这方面的内容,只是要写名人好的一面,引导当代或后代的读书人。如此一来,这种写作就走入了偏颇的境地,也成了饰伪的写作。不写名人是绝对不行的,尤其是主流意识形态要求一些作者写名人。于是报刊就要专门腾出版面来刊登名人的故事,刊登评价名人的文章。有这样的需求,就有这样的生产,写名人的作者不断出现,写名人的文章不断出现,虽然大同小异,但照样可以发表,照样可以赚稿费。不但如此,而且评价名人的短视频也出现了,到名人故居游览的短视频也出现。说名人故事的短视频更是多如牛毛,似乎都在蹭名人的流量,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深入挖掘名人的生平事迹。倘若写名人文章的人能够像红学研究者那样,深入挖掘曹雪芹的生平经历,挖掘《红楼梦》的成书过程,甚至对《红楼梦》中每一个字都要做精细解读,就会看得比较全面,起码不至于误导读者。但他们总是很自信,甚至在写作名人故事的时候,把主观自我投入进去,把自己等同于名人,代替名人来经历一些事情,甚至代替名人来思考,怎么说都是幼稚可笑的。

不写名人是可以的,只是报刊市场需求写名人的文章,于是很多人都来写名人,而且要写名人的光辉一面,倘若写了名人的龌龊事,而且是真实的,那么报刊就不予发表。倘若有的编辑疏忽了,发表写名人不堪一面的文章,那么报刊和作者就很可能受到所谓读者的质疑,甚至名人的后代要告作者,说作者胡编乱造。其实都在制造流量,都在蹭名人的流量,只是为了出名之后实现流量变现而已。这样的闹剧多了,写名人的人就会专注于写名人的好事,写名人好的一面,哪怕神化名人,也在所不惜。在他们看来。有些名人只能暴露光明面,因为被社会要求,被某些方面要求,似乎可以把名人塑造成引领人们前进方向的指路明灯,但这样的名人很可怀疑……

发布于:河北省

首页 低保官网首页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Powered by 低保官网首页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